韓元吉辛棄疾對飲信州春
古代文人雅客的詩酒風流或者說詞酒風流是令人追慕的生活方式和創作方式。不管是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還是李白的“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作為個體詩人或者詞人,在詩酒的對話中都展示了特有的審美實質和思想內涵。酒是文人靈魂深處真實情感的最好載體。
詞酒交融的這種特殊的生命行為中,最具有神采的人物就是辛棄疾了。帶湖是辛棄疾第一次罷官后的歸隱之處,其中夾雜著詞人苦悶悲情的心理。這時期的涉酒詞更是多于其他任何時期。據鄧廣銘先生《稼軒編年箋注》記載,辛詞共629首,其中涉酒詞凡353首。而在帶湖時期的詞作共228首,涉酒詞約有130余首。這個比例在其全詞中的比重是很大的。
帶湖位于當時信州府城北里許,即洪邁《稼軒記》里所謂“郡治之北可里許”。據今人考察,帶湖的具體位置,應當在今天上饒市龍牙亭南部北門鄉政府所在地。帶湖名稱的由來,有研究者認為是因宅前有一澄清而狹長的湖泊如寶帶狀而得名。帶湖所處的地理位置,是離城不遠,但相對僻靜,是鬧中取靜、養心存志的好去處。
帶湖時期是辛棄疾第一次從仕途歸隱后的居所,帶湖時期也是辛棄疾創作的高峰期,而這其中欲仕不能、欲隱不甘的心理很多時候是從酒中表達出來的。這一時期,辛棄疾創作了他一生中最多的酒詞。辛棄疾退居帶湖時期(淳熙八年,1181年冬)開始,至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冬,辛棄疾被起用為福建提點刑獄這段時期。
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以應付龐大的軍費開支,南宋政府就極力鼓勵釀酒,并把酒稅作為重要的財政收入。所以在政府的鼓勵下,釀酒業很發達。宋代釀酒業繁榮,酒名已不勝枚舉。張能臣《酒名記》記錄了京城及各地的200多種酒。而周密的《武林舊事》則記載了南宋臨安城中的諸多名酒。有“思春堂”、“和酒”、“瓊花露”、“十洲春”、“錦波春”、“秦淮春”等。
對辛棄疾來說,帶湖隱居的十年間,他需要的是精神的排解和疏泄。而情緒的排解和疏泄最好方式便的是酒。帶湖十年,是辛棄疾狂飲的十年。寓居帶湖時期,辛棄疾交往頗多的是韓元吉。辛棄疾帶湖時期的詞作中,與韓元吉有關的達十首,其中祝壽詞四首,唱和詞六首,就單個詞人在帶湖時期辛棄疾詞作中出現的頻率,無人能出韓氏之右。
壽詞也是辛棄疾詞作中的重要的題材。如《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云奔走。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span>
在辛詞中,壽韓南澗的有許多首。本詞主要通過頌揚韓南澗非凡的政治才能以及文學才華,以期他東山再起,為抗金復國大業做出新的貢獻。詞中也借祝壽表達了詞人收復失地、統一天下的強烈愿望。作為祝壽之詞,詞中雖未免有溢美之語,但詞作者把韓南澗作為一個志同道合的同志,互以復國抗敵相期許,故而它脫出一般壽詞純以言辭堆砌而成的故套,蘊含著渾厚的思想內涵。
辛棄疾的報國理想、恢復志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他惟有把它付之于顛峰的醉態體驗中,如“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時酒便成其化解自己悲劇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因為外在的原因,辛棄疾做不成英雄,因為本身的心有不甘,他又無法安心做詞人,雖然他的英雄之氣和詞篇流傳于世,但是對辛棄疾本人來說,內心深處的掙扎和痛苦時時縈繞,人生的悲劇便由此而生。
乾道五年(1169年),韓元吉母親在宣城去世,他到宣城奔喪后,憂居上饒。三年丁憂期間,他潛心學問,與上饒湖潭學者王時敏等多有交往。丁憂結束后,乾道八年(1172年),韓元吉任代理吏部侍郎,繼任吏部尚書、龍圖閣學士等職,直到淳熙七年(1180年)致仕。致仕后,韓元吉定居于上饒,開始了晚年的閑居生活。
他家居上饒南澗,因自號南澗翁,其詩文集也稱《南澗甲乙稿》。南澗是信江河之南的水南街,也可以說在水南街山邊的一條小溪,也就是在原來的地區酒廠這個地方。韓元吉一生的好友有數百位,而重要的有4位。其中呂祖謙是他的女婿,先他而逝;陸游是他交往時間最長的朋友;朱熹是他學術上的諍友,而辛棄疾則是他退居上饒時來往最密切的朋友。韓元吉是政壇和文壇的老前輩,還是當時上饒文壇的盟主,辛棄疾因此對韓元吉非常尊重?!都谲幵~》“帶湖之什”有5首給韓元吉的壽詞,又有5首與韓元吉的唱和詞,足見兩人交往密切。辛棄疾給韓元吉的祝壽,而最有名的一首是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的《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韓元吉亦為辛棄疾作《水龍吟》一闕云:“南風五月江波,使君莫袖平戎手。燕然未勒,渡瀘聲在,宸衷懷舊。臥占湖山,樓橫百尺,詩成千首。正菖蒲葉老,芙蕖香嫩,高門瑞、人知否。涼夜光躔牛斗。夢初回、長庚如晝。明年看取,鋒旗南下,六贏西走。功畫凌煙,萬釘寶帶,百壺清酒。便留公剩馥,蟠桃分我,作歸來壽?!?/span>
當時,韓元吉住在上饒城南,筑蒼筤亭;而辛棄疾的帶湖莊園則在上饒城北,莊園最豪華的建筑當為雪樓。冬天,韓元吉從城南載酒去帶湖與辛棄疾一道在雪樓觀雪,故辛棄疾有《念奴嬌·和韓南澗載酒見過雪樓觀雪》一詞:“兔園舊賞,悵遺蹤、飛鳥千山都絕??c帶銀杯江上路,惟有南枝香別。萬事新奇,青山一夜,對我頭先白。倚巖千樹,玉龍飛上瓊闕……”。有時是辛棄疾載著酒到韓元吉的水南處一起共飲,他們喝的酒就是上饒的酒,也可以說就是信州春的前身了。
韓元吉還經常主持文人聚會。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從臨安歸福建,途徑上饒,住在韓元吉家。第二天,韓元吉約了當地的詩人徐衡仲一道陪朱熹游南巖一滴泉,辛棄疾知道后亦趕來相會,一起詩酒娛樂,這便是上饒文化史上著名的南巖之會。關于南巖之會的盛況,韓元吉之子韓淲作《訪南巖一滴泉》,追憶當時其父與眾友人的歡聚場面:“憶昨淳熙秋,諸老所閑燕?;掴殖止潥w,行李自畿甸。來訪吾翁廬,翁出成飲餞。因約徐衡仲,西風過游衍。辛帥倏然至,載酒具肴膳。四人語笑處,識者知嘆羨?!彼奈辉娢贪丫菩胖荽?,詩酒助興,把酒言歡的這種場景令外人羨慕不已。
信州春酒坊起源于清朝,古人以春命酒,故名信州春。信州春酒得巴蜀古法釀造之密,酒質甘冽、醇厚、綿甜。據《上饒縣志》記載:早在民國時期,煌固鄉的黃塘王村橋頭、枧頭、沿畈等地有釀酒坊達400余家。民國26年5月既公元1937年,江西省政府征選黃塘堆花燒酒參加國民經濟建設總會舉辦的“全國手工藝品展覽會”展覽。信州春白酒成了上饒的土特名產之一。1948年,煌固鄉村民童朝漢在上饒縣廣平鎮信江河南岸開辦“童興記”酒坊,1956年8月,“童興記”酒坊接受國家公私合營政策,改名“上饒酒廠”,1958年,公私合營的上饒酒廠轉為地方國營的“上饒地區酒廠”,正式注冊“信州春”商標。2005年,企業改制,成立“上饒市信江酒業有限公司”,有十三位原始股東。2014年,公司董事長鄭小春以5000萬元買下上饒地區酒廠改制后所有股東股份,同年底,投資2500多萬元擴建信州春酒廠。